--校企携手,构建音乐产教融合新生态
2025年4月2日,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南艺校园圆满举办,正式授权1500声量音创为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此次合作通过整合行业资源与教学实践,进一步推动艺术类人才职业化培养,为优化学生就业服务、构建产教协同育人生态提供创新范式。

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院长汪敏、党总支副书记曹海生、副院长张丹丹、副院长黄德俊、流行音乐系主任章崇彬、1500声量音创北京校区校长陈美威、1500声量音创商务拓展与策略合作经理郭翃如出席授牌仪式现场。

谈及未来实训实习,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院长汪敏高度认可1500声量音创的品牌实力以及产业资源,表示:“目前音乐市场高速发展,我们需要紧跟趋势,积极对接行业前沿资源。1500声量音创在行业内的产业资源有目共睹,此次战略合作也能助力更多的南艺学子无缝衔接国际化音乐生态,了解行业标准,填补音乐学术与音乐产业的多维缺口。”

党总支副书记曹海生强调:“此次与1500声量音创的合作,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更是我们学院教育理念的实践。我们希望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也是我们坚持产教融合的初衷。相信这次合作,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产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副院长张丹丹表示:“此次合作是学院与外界优秀企业深度融合,希望通过1500声量音创在音乐产业中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宝贵的实践舞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发展中。”

副院长黄德俊提到:“音乐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中,对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此次合作也要更实际的落实匹配学生的就业发展,让他们在接触到最前沿音乐技术和产业动态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与竞争力。”

授牌仪式现场,1500声量音创北京校区校长陈美威提到:“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新一代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1500声量音创会依托独有的双业一体的闭环生态,围绕短期就业实训、学习型社团、音乐创新赛事、实习实践与就业指导等等具体项目,并开放格莱美制作人孵化作品、原创作品全球发行、音乐人孵化出道等多元发展通道,为南艺学子打通学业与就业链路,实现从课堂到舞台,从校园到产业的高速跨越。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美术、音乐、舞蹈、理论、戏剧等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艺术学高等教育的奠基者,而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立足于全球数字化与科技创新的交汇点,围绕音乐产业与数字科技的交融,紧贴现代科技环境下的音乐产业人才需求,以培养现代音乐与音乐科技应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选择在1500声量音创设立校外音乐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是对其教育实力与产业能力的双重认证,也预示着更多南艺学子可以通过1500声量音创接触到更多更加贴近现代音乐产业的实训项目,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1500声量音创由格莱美获奖音乐人James Fauntleroy和Larrance Dopson于2018年创立,坚定以专业、专注、专心助力每一个音乐梦想成为现实。1500声量音创拥有全球流行音乐制作、发行、运营等强势资源,集结海内外100+音乐制作人、词曲作家、编曲家、录音师、混音师、歌手、经纪人等各领域知名资深人士,依托格莱美教学案例开展多元化流行音乐本土化教研,以独具特色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助力音乐爱好者、音乐专业学生、音乐产业从业者在音乐的道路上学知识、长技能。一站式打通从音乐专业培养到音乐作品发行、音乐人才输送全链路,助力无数优秀学员加入全球各大音乐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优质流行音乐人孵化基地。
随着校企深度合作拉开帷幕,音乐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全新篇章正在书写。此次校外实践基地的授牌,不仅是对音乐教育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更是为艺术类人才职业化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双方将依托格莱美级别的国际资源与本土化教研优势,进一步打通从课堂到产业的链路,为学生提供从就业实训到音乐创作、从赛事孵化到全球发行的全链路支持。通过产教协同,南艺学子将在真实产业环境中锤炼专业能力,接轨国际化音乐生态,填补学术与产业的多维缺口。这种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不仅为音乐产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也将推动音乐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华语流行音乐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我们期待,这场校企携手的实践探索,能够成为艺术教育与产业生态协同创新的标杆,共同书写音乐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新篇章。